Vie Life 百草尋源【醫聖血淚史?】-04

【醫聖血淚史?】

分享:

遠在東漢時期的張仲景,因其醫術的高超,以及他理論的圓融、完整性,被後世稱為「醫聖」,在中醫界中可謂無人不識。而他所留下的著作《傷寒雜病論》雖然歷經戰亂,卻仍能保留下來,穿越千年,啟發今時今日的我們。

話說古時候因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限,衛生意識不足,許多時會爆發傳染病。在《傷寒論》序中云,「余宗族素多,向餘二百,建安紀年以來,猶未十稔,其死亡者三分有二,傷寒十居其七。」原來張仲景本來家族非常壯大,可是僅在十年內,家裏的人就死去了三分之二!而且大部份都是死於傷寒病。傷寒,顧名思義,就是傷於寒症的病。這與現今的感冒傷風、肺炎、流感都有相似的地方。

但也是自此以後,張仲景才努力鑽研醫術,希望挽救更多的生命。「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,望齊侯之色,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。」這裏說的是比張仲景再早時期,名醫扁鵲的故事。據《史記》所載,扁鵲曾在「虢」國挽救過患「假死症」的太子,也曾單憑面色準確預判齊侯的生死。這即使在今時今日也是很了不起的,也難怪扁鵲可以成為醫聖的偶像了。

但醫聖也告訴我們:「但競逐榮勢,企踵權豪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務;崇飾其末,忽棄其本,華其外而悴其內,皮之不存,毛將安附焉?」一言以蔽之,就是追求世間名利、唯利是圖,最終只是一片虛無,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。所以筆者也會提醒自己,為醫者,必精進醫術、修心養性,方為正道。不然的話,自我生活糜爛不堪,還談甚麼救人治病?所以說,醫聖這本《傷寒論》的序,實際上也就是他對當時世代風氣的感嘆了。可是這種狀況套用至今時今日的社會,仍然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,實在有點令人概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