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eSimple_IG_FB_jun_2023_IG_2

【高血脂的迷思】

分享:

承上篇對高血壓這個症狀的論述,高血壓的成因是先有身體局部不流通,才會有接下來代償性血壓偏高。情況就好像一條河流中有堵塞,堵塞之處必然波濤洶湧,有衝破萬難的勢頭一般。

在這樣的前提下,中醫師若要接手治療高血壓病人,若從降壓入手,當然可以開出大堆鎮靜安神、清熱降火的中藥。然而內在的不流通,也就是中醫所說的「寒」與「鬱」未解決的話,這些清熱藥就與西藥的降壓藥無異,只能治標了。

作為病人的,大可以嘗試感受一下,身體有沒有那些地方比較緊繃或疼痛的,這些一般就是高血壓問題的癥結之處,多多拉筋的話,會有一定幫助。作為醫師,更要清楚告訴病人,不獨是高血壓,高血脂和血糖都只是症狀,而並非疾病本身。暫時用西藥控制是可以的,但是要考慮到長期服藥的風險之餘,更要尋得真正病因所在。

再論高血脂,也就是壞膽固醇偏高。這在中醫脈理中的表現,是醫師指下血管中內容物的密度相對較高。這些內容物一般在指下黏滯的趨勢,可被看作為體內的一些廢物。密度低的,中醫理論中稱作「濕」;密度高的,會被稱作「瘀」,原因可以是飲食不節,過食油膩、辛辣、煎炸;當然也可以是由於情緒鬱結,或某些未痊癒的長期疾患引致的。

都巿人大魚大肉,而且許多人也諱疾忌醫,延誤了疾病的治療時機,「濕」慢慢也可以變成「瘀」,也就間接加重了引起高膽固醇的契機。因此,預防膽固醇不僅要注意飲食,更要注意「及早」治療,免得從「濕」化做「瘀」、滯塞更為嚴重時,藥物要起效時也同樣會遇上更大阻滯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