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草尋源-風濕骨痛-03

風濕骨痛點算好?

分享:

不少人的痛症問題會在天雨時加重,很多病人會問:「這是否就是所謂風濕骨痛了?」其實甚麼是風濕或風濕骨痛?與類風濕關節痛又有關嗎?原來在中醫的理論中,這些頑固的風濕痛症,一切皆因「寒」、「瘀」、「鬱」。

寒其實是中醫學中的一個代名詞,所謂熱脹而冷縮,因而「寒」意指人體血脈呈現一種收縮、緊張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下,人體的氣血流動必然會受到阻礙。譬如寒在頸項部位,就容易引發頸項疼痛;寒在腰背,就容易引發腰背痛。這種寒的起因,可以是長時間受冷風吹襲而起、可以是飲食生冷而起、更可以是因情緒而起。正所謂「好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」,寒的起因誠然是多樣化的,有時候甚至和長期的心結有莫大關係。

初期的「寒」層次一般較淺,所引起的病症,除了醫師更易治療外,病人也容易自然恢復。普通的腰部酸楚疼痛,尤其持續時間未滿一個月的,一般都屬其中之列。至於寒會否進到人體更深的層次形成「瘀」,進一步引起更深一層的風濕骨痛,甚至日久引起關節變形,這就要視乎患者本來血脈中氣血的充盈程度。氣血越虧虛的,血脈就如同中門大開,寒和瘀也就更能因而長驅直進。因而起居作息對於一個痛症病人的重要性,可見一斑。

層次越深的痛症問題,越容易受刮風下雨等天氣影響,也就是俗稱的「風濕」。然而要預防這種風濕,其實只需要慎防勞累過後當風、受寒;盡量不要冒雨;以及少飲冷飲。而體質壯實,平日不容易頭暈、乏力的朋友們,大可以在陽光底下多出出汗、運動一下或者拉拉筋。這種具有「散」、「出」特性的活動,恰恰就與寒的特性相反,可以用來平衡一下體內的寒和瘀。

相關文章